选择武将时首先要考虑统御值限制和兵种适应性。每个武将都有固定的统御值需求,组建队伍时总统御值不能超过当前上限,所以前期尽量选择低统御武将过渡,后期再逐步替换高统御核心武将。兵种适应性分为S/A/B/C四个等级,S级能发挥该兵种120%实力,尽量选择主力兵种达到S级的武将,这样战斗力会有明显提升。
武将的六维属性决定了他们的定位方向。武力影响兵刃伤害,适合搭配物理输出战法;智力决定谋略伤害和防御,是法师将的核心属性;统率提升防御能力,统帅高的武将更适合前排抗伤;速度决定出手顺序,对控制类武将尤为重要。政治和魅力主要用于内政,战斗中可以忽略。根据这些属性特点,咱们可以明确每个武将的培养方向,比如高武力武将就重点加武力走输出路线。
每个武将自带一个固定战法,还可以学习两个额外战法。选择战法时要考虑联动效果,比如控制类武将适合带先手战法,输出武将搭配增伤类战法,辅助武将选择治疗或增益战法。注意战法之间存在克制关系,比如指挥战法怕当锋摧决,准备战法怕技穷控制,这些都要在搭配时考虑进去。
队伍组合要讲究阵营协同和战法互补。同阵营武将组合能激活缘分加成,比如五虎将、东吴都督等经典组合都有额外属性提升。一个完整队伍最好包含输出、控制和辅助三种职能,避免全输出阵容容易暴毙,也不要全防御阵容缺乏伤害。主力输出建议放在主将位置,因为主将战败会直接判定战斗失败。
后期培养要注意武将红度和兵书选择。重复获取相同武将可以进阶提升红度,每红一次都能增加属性。兵书系统能进一步强化武将特性,比如输出将选增伤兵书,肉盾选减伤兵书。觉醒后的武将可以解锁第三个战法槽,大幅提升战斗力。记住主力队伍要优先培养,资源不要过于分散。